相信现在稍有机械加工常识的人员都知道小型数控铣床,它是一款机电一体化的新型加工设备。机器本身配置有电子控制装置和高精度的进给系统,通过执行工件的加工程序,可以一次完成包括复杂曲面和球面等在内的各类型工件多种工序的集中加工。工件加工时,一线加工人员不必实际操控机床,只需在机床完成某一工序加工后,更换适合下道工序加工的刀具即可,直至后的完工卸件。
由此可以看出,工件在小型数控铣床上加工,影响其终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因素,不再是一线加工人员的操控能力和加工经验,而在于使用的工件加工程序优劣。简单来说,根据编程方式的不同,工件数控编程可分为手动编程和计算机辅助编程,后者也叫自动编程。
手动编程因需要人工进行大量的运算及代码录入,因而只适合一些简单工件或者单件工件的数控加工。现阶段自动编程是其主要的编制方法。它通过计算机和特殊的编程软件完成,常用的编程软件主要是CAD/CAM编程软件。这类软件的后处理能力较弱,因此对自动编制的程序进行优化是必要的工作。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小型数控铣床数控加工程序自动编程优化应遵循的原则及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定的借鉴。
一、自动编程优化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知道,小型数控铣床是通过执行工件的加工程序来完成整个加工的。一个好的加工程序不仅能保证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工件,还应能充分发挥机床的功能,使其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现在通过CAD/CAM软件编制出来的加工程序,由于软件本身后处理能力的限制,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优化的目的是可保证工件终的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以及充分发挥机床的加工性能,因而要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
首先,优化应保证加工程序的正确性,使得工件加工的质量趋于稳定;其次,加工程序应方便调试和修改,可读性应较高;程序的稳定性应好,当刀具半径变化或者工件位置改变时无需修改整个程序;此外,优化还应保证加工程序的通用性、当有和待加工形状相仿的工件是可以只需更改几个关键尺寸即可使用。
二、自动编程优化的方法
CAD/CAM自动编程之所以是现在小型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主要的编制手段,除了可以自动生成程序代码,还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图形数学处理功能,免去了手工编程中繁琐的数学计算,降低编程人员的运算劳动量,同时可以编制一些人工难于完成的复杂异形工件的数控程序。对其进行优化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法:
1、发挥系统空间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小型数控铣床在进行复杂曲面的加工时,CAM软件一般生成刀心直线运动的加工程序。若要改变刀具则必须改变程序,给加工带来不便。CAM软件应按曲面生成程序的同时生成刀心矢量,实际的刀心位置由系统按刀心矢量计算。这样,刀具半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可调,给加工带来方便。
2、尽量以圆弧插补功能代替直线逼近
小型数控铣床在曲面加工中,一般情况下CAM软件以直线逼近生成工件的加工程序。如果是对称形状,改用圆弧逼近轮廓,程序段数量会大幅下降,有利于效率的提升。
3、利用子程序功能简化编程
一般CAM编程软件都带有子程序加工程序功能,由数控系统编制主程序和子程序调用功能。子程序中有大量的数值计算工作量,可由CAM软件来完成。这样可降低加工程序的编程量,有利于小型数控铣床的加工效率。